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诚回应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部长与中外记者的“恳谈会”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袁部长好!有机构发布报告称,我国的教育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0日下午3时的梅地亚中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刚刚落座,现场记者就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
这不仅是一场新闻发布会,更像一场教育部长与中外媒体围绕教育热点问题的恳谈会。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面对面交流中,袁贵仁到底跟媒体聊了些什么?
“十三五”义务教育是否会进一步延长?
义务教育仍为九年,但支持地方延长免费教育年限
对于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袁贵仁解释说,2015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这个重要节点,教育部邀请独立的第三方对中国教育发展进行评估,此次评估的最主要结论是: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根据评估报告,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有3项关键数据:一是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二是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三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均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有记者问道:“未来5年,我国义务教育是否会进一步延长?”袁贵仁先用了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然后向现场的近200名中外记者娓娓道来:“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取得这样的发展水平来之不易,中国的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近来,有些省份提出延长免费教育的年限,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要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呢?其实,在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时,我们组织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测算,也征求了各界意见。经过中央决策,‘十三五’期间,中国义务教育仍坚持为九年。”
没等记者追问“为什么?”袁贵仁说,按照大多数研究,义务教育至少包括普及、免费、均衡和强制4个要素,“我们不延长九年义务教育,把重点放在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比如“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三五”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意味国家已明确中国的教育普及是十二年,就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明确的要求和安排。而且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十三五”规划设定学前教育要从目前的75%达到2020年的85%。如果按义务教育当年确定的85%这个标准,届时免费教育实际上达到了15年。
对于最近有些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宣布对高中全部实行免费,甚至对学前一年也实行免费,袁贵仁表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表示非常支持也非常赞同。”
教育部如何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为留守儿童织好关爱保护网
交流中,有记者问,全社会都很关心几千万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部有何应对?袁贵仁说,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因为农民工进城,他们的子女就学就是两个渠道:一是随同父母进城,我们把他们称作随迁子女;一是留在家乡,就叫作留守儿童。目前我国2.4亿名左右农民工身后,大约有6000万名留守儿童,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高达2400多万名。“这是个很大的群体,他们因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监护不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被伤害的令人痛心的事件。”袁贵仁说。
袁贵仁进一步解释说,3年前,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意见》,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有关学校,包括社会有关群体,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织密织牢一张关爱网、保护网,使他们能和所有孩子一样安全健康成长。
“教育部门能做点什么?”袁贵仁说,一是要求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营养餐的供给优先满足寄宿儿童的需要,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主要的是,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电话、视频经常和远在他乡的父母沟通交流,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拉近感情的沟通;三是学校应保持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合作,要全面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
“我们希望也呼吁各地、各校、各界都能伸出手来,奉献一点爱,使我们几千万名留守儿童能像所有儿童一样,安全、健康地成长成才。”袁贵仁说。
有记者追问,目前校园欺凌事件比较多,请问教育部如何解决?袁贵仁回应称,安全没有,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些来自于校外,也有些来自校内。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间蓄意、恶意形成的一些欺凌事件,“我觉得,从孩子安全角度出发,无论是来自于外部还是内部,都应坚决防范、坚决制止,尽最大努力使这种事情发生率降到最低。教育部门包括我们的公安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既要防止外来的伤害,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伤害”。
怎么看农村教育中的问题?
加强农村教育,关键是建好教师队伍
发布会上,一位香港女记者的提问,掀起了现场的小高潮。
这位女记者问:“您有近10年的基层教学从业经验,现在在教育部部长这个位置上,您怎么看当下内地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会选择离开曾经任教过的固镇县王庄中学吗?”
听到这个问题,袁部长回答:“中国农村教育是我们的‘短板’,现在我们要加强农村教育,关键是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好。建好的根本是农村的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个涉及农村教师的补充、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农村教师的水平等诸多问题。为此,去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落实这个计划提出的包括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待遇、职称评聘、培训等在内的8项重点任务。目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经做了实施方案,正在开始推进。”
最后,袁贵仁面带微笑地回应了这位女记者的“选择题”:“当年我从中学教师考大学的时候,我选的第一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为什么?就是我做好了充分准备,学完之后继续在农村中学任教。”
袁贵仁说:“我对乡村教师充满了感情,对他们的一些艰苦的环境、比较欠缺的条件,我深有感受,我愿意为中国的农村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农村教师,尽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怎么看中西教育差别?
中国教育有自己的特色模式
在回答BBC拍摄的关于中英教育纪录片的有关问题时,袁贵仁说,因为在2009年和2013年,中国上海学生参加OECD组织的PISA测试,两次均获世界第一名,这件事情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关注和对中国教育的兴趣,特别是中国怎么组织教学使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外教育模式对比的讨论。BBC这个片子拍得如何暂且不论,但是它确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袁贵仁说,中国有悠久的、优秀的教育传统,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基本上应当说,中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比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比较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再加上中国教师和学生的辛勤、刻苦、勤奋,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人才。
但是,我们确有自己的不足。比如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进素质教育,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袁贵仁说,西方有些国家有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大地,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经验。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对世界教育作出中国的贡献。
如何加强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
中国有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
在回答华尔街日报有关“西方价值观的教材”问题时,袁贵仁微笑着说:“马克思不是中国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放精神。我们党把科学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确定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一旦确定了,就坚定不移。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说的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价值观。你说的问题,是我们通常讲的学校的德育问题。”
袁贵仁说,中国有着重视德育包括你刚才说的价值观这样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这是中国学校和教师教育活动的宗旨和根本。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如何加强德育,就是包括你刚才讲的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三个方面。
在内容上,我们强调坚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们一贯的方针,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和方向。
在方法上,我们强调融入和贯通。融入就是把我们的指导思想、原则、宗旨融入到各类课程之中,贯通就是要把它贯通到大中小幼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还特别强调实践、体验,要着力抓好志愿者服务、抓好劳动教育,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接受我们的价值观,来接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
在功能上,我们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要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推进,因此我们认为,家风、校风、政风、行风,包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党风,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认为,教师的为人师表、家长的以身作则、国家公务人员和社会名人榜样示范,十分重要。
怎么看高考统一命题?
“全国一张卷”将由实践提供答案
“现在两会代表、委员们呼吁的全国高考一张卷,您认为这个可以有吗?如果可以有,距离我们有多远?”一位记者就目前大家关心的“全国一张卷”问题发问部长。
针对这个问题,袁贵仁先是介绍了分省命题的历史:“从2004年开始,也就是在10多年前,先后在16个省份进行分省命题试点。分省命题各省份的质量不一,而且成本比较高。到今年,原来16个命题的省份,其中11个省份自动申请退出,还剩5个省份,就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也就是说,明年将会有6个命题中心,1个是国家的,就是从原来的‘1+16’变成了‘1+5’。”
那么,将来全国会不会过渡到一个命题中心,使用一份试卷?袁贵仁回答:“我认为这个将来要由实践来提供答案。也可能将来26个省份选择国家命题中心的,也可能选择另外一个省的命题中心的。所以我想这个事情我现在说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刚刚从16个省份减到5个省份,所以最终我们想看这几家命题的情况和群众的反映,还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比较,最后拿出一个更加适合我们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的考试命题办法。”
高校转型咋转?
首要内容是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如何转型的问题也是记者们关心的话题。“请问袁部长,在高校转型工作当中具体有什么样的想法?另外,哪些高校会转型?”有记者问。
袁贵仁说:“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工科、理科这样专业贵的、要花钱的设得少,成本低的文科专业设得多,这个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匹配,所以转型的首要内容就是要调整专业设置。目前,20多个省份、200多所学校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型试点工作。”
教育部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四举措支持大学生就业
在回答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袁贵仁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不仅讲就业,而且一定要讲人数,比如说去年1300万,而且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总体态势良好,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70%以上,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明显增长。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765万,比去年增加了16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压力较大。袁贵仁说,教育部要重点做好4件事: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做好已经启动的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毕业生勇于创业,积极就业;二是要认真细化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一位毕业生深入了解,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三是需要加强就业的指导,充分收集和广泛发布就业信息,召开多种类型的、针对不同群体的招聘会,认真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四是要开展精准帮扶。特别是对那些想就业又未能就业的人,要一人一策,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可以接受的工作岗位。
有记者发问:“国家目前大力推动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部会有一些支持吗?”袁贵仁回答:“首先是要使他们形成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为他们聘请那些创业的成功者,包括企业家,为他们作报告、授课。我们要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实践的场地,同时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我们还实行弹性学制,对有创业意愿,并且有了明确的创新项目,而且前景看好的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去创业,将来他愿意回来的时候再继续读书。同时,我们去年组织了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使得学生创业工作既得到展示和奖励,又能让对这个项目密切关心的企业提前介入,帮助他们创业成功。”
一个半小时的“恳谈会”结束,袁贵仁正欲起身离席,记者们仍意犹未尽,纷纷涌上前,围住袁贵仁,继续追问各自关心的教育问题。